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一日三餐|天天吃点啥 - 美食|菜谱大全|食谱|美食网 - 做你的美食,食谱,菜谱网

你的位置 : 首页 > 菜谱 > 健康养生 > 人群养生 > 大众健康 > 你了解艾灸吗?

你了解艾灸吗?

作者:天天吃点啥  2017-10-07  点击:
【导读】:在生活中接触过艾灸的人为数不少,但了解艾灸的人却少之又少,艾灸可以保健防病,排毒泄热,是非常好的养生方式,今日就让你知道它如何养生...

你了解艾灸吗?

 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

  1升阳举陷

 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,气虚下陷,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,《灵枢经脉》篇云“陷下则灸之”,故气虚下陷,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。关于陷下一症,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“陷下者,皮毛不任风寒”,“天地间无他,唯阴阳二者而已,阳在外在上,阴在内在下,今言下陷者,阳气陷入阴气之中,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,脉证俱见在外者,则灸之”。因此,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,升阳举陷,安胎固经等作用,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,亦有效果。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。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,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,以“推而上之”,又如《类经图翼》云“洞泄寒中脱肛者,灸水分百壮”。总之,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。

  2拔毒泄热

 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,如《圣济总录》指出“若夫阳病灸之,则为大逆”;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。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。在古代文献中亦有“热可用灸”的记载,灸法治疗痈疽,就首见于《黄帝内经》,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。唐代《备急千金要方》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,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,如载“小肠热满,灸阴都,随年壮”,又如“肠痈屈两肘,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,则下脓血,即差”。“消渴,口干不可忍者,灸小肠俞百壮,横三间寸灸之”。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“从治”之意;《医学入门》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“热者灸之,引郁热之气外发,火就燥之义也”。总之,灸法能以热引热,使热外出。灸能散寒,又能清热,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。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,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。

  3防病保健

 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,并提出了“防病于未然”“治未病”的学术思想,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,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,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,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。早在《黄帝内经》就提到;在“犬所啮之处灸三壮,即以犬伤法灸之”,以预防狂犬病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有“凡宦游吴蜀,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,勿令疮暂瘥,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”。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。《针灸大成》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。民间俗话亦说“若要身体安,三里常不干”“三里灸不绝,一切灾病息”。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,所以灸足三里中脘,可使胃气常盛,而胃为水谷之海,荣卫之所出,五脏六腑,皆受其气,胃气常盛,则气血充盈;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,为人之根本;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,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,阳气足,精血充,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,病邪难犯,达到防病保健之功。现代,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。  

打印

推荐文章

网友评论

大家都在看

热门推荐

  • 女人月经前后吃什么好?

    女人月经前后吃什么好?

    在月经期间饮食是一大重点,那么在月经前后吃什么对身体比较好呢?月经期间什么不能吃?下面由小编来为你们讲...[全文]

  • 肝脏最爱的美食

    肝脏最爱的美食

   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,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。健康的肝脏可避免暖气,腹胀,便秘等一系列的麻烦。...[全文]

  • 生姜10大功效堪比家庭医生

    生姜10大功效堪比家庭医生

    过多而引起的腹胀、腹痛、腹泻、呕吐等。姜不仅是我们日常的一种调味品,而且它还有很多的疾病防治功效,在...[全文]

热门点击

美食图片